關鍵詞 |
昆明香爐,香爐電話,昆明香爐,香爐鑒定評估 |
面向地區 |
此件明代大型漆器香爐高157cm,爐身直徑60cm,由底足連托泥、腹部爐身和頭部龍馬爐蓋三部分組成。整體造型仿商周青銅鼎,爐身仿三足圓鼎,爐腳則仿四足方鼎,把圓鼎之柔和與方鼎之剛勁融為一體。爐蓋上的龍馬為龍頭馬身帶飛翼,爐之腹足相連處為神龜,爐足為象鼻。
綜觀整個寶爐,外形簡練,制式大氣,簡約而不簡單、古拙而不粗陋、空靈而不空洞。浮雕神龜臉面為泥金工藝,細部刻畫古樸,瑞獸動態傳神,爐蓋上那昂嘯、蓄勢待發的龍馬,充滿力度和動感。靈性之氣充溢全爐,尤其是爐身的外表黑漆、朱砂襯底描金,漆面光潔如新,髹漆技藝非常講究,色彩沉著瑩潤,包漿厚澤。
爐蓋上踏在水波紋之中的龍馬背部以點線構成奇特圖案和爐腰部的神龜,正是《周易·系辭》所說的“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的寓意。孔穎達疏引,《尚書中侯·握河記》稱“伏羲氏有天下,龍馬負圖出于河”,《尚書·洪范》:“天乃賜禹,洪范九疇”——傳說三皇之一的伏羲就是依據孟河中躍出的龍馬背部的圖形畫出了八卦,而禹根據龜背上的“文”成就了“九類常道”進而造福于黎民。
這尊香爐的外形的確很像新石器時代或先秦時期的陶豆器具,也與商周時代的青銅豆相似,因此我們有理由說它與陶豆、青銅器皿有一定的關系。
陶豆流行于新石器時代至漢代,造型多為淺盤、高圈足、淺缽形、喇叭形、鏤空形等,這是馬家浜文化的特色。馬家浜文化距今6000年左右,為環太湖流域母系時期的典型文化。豆的器形從陶豆開始,到青銅豆,始終保持它的基本造型,而且始終是祭祀禮器組合中重要的一員,在“禮”字的組成中,“豆”也是主角,這充分說明豆器在先民心中的分量之重了。
明永樂、宣德時期瓷器上的海水紋通常有起伏相疊的波浪及涌起的浪花,其裝飾性比元代大大加強。
清州思惱寺出土的青銅懸香爐
主營行業:古玩收藏品 |
公司主營:資產評估,收購銷售,私下交易,鑒定評估--> |
主營地區:北京 |
企業類型:國有企業 |
注冊資金:人民幣5000萬 |
公司成立時間:2010-05-15 |
員工人數:11 - 50 人 |
研發部門人數:51 - 100 人 |
經營模式:服務型 |
經營期限:2010-01-15 至 2030-05-01 |
最近年檢時間:2018年 |
登記機關:北京 |
年營業額:人民幣 1 億元/年以上 |
年出口額:人民幣 1 億元/年以上 |
年進口額:人民幣 1 億元/年以上 |
經營范圍:文物拍賣藝術鑒定展覽展示。 古董古玩,鑒定,評估,收購,銷售。 |
廠房面積:500平方米 |
是否提供OEM:是 |
質量控制:第三方 |
公司郵編:100071 |
公司郵箱:blgjpm@126.com |